柳叶刀口腔种植机器人系统临床研究成果发表在口腔领域顶级期刊《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
近期,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汤春波教授牵头,与江苏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口腔医学转化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杭州柳叶刀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成果发表在种植牙科相关的国际顶级期刊《Clinical Oral Implants Research》上(IF=4.3,JCR Q1,中科院牙科与口腔外科1区TOP期刊)。本研究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单臂临床试验,通过计算手术后计划植入物和植入物之间的偏差,并与已报道的全程引导静态计算机辅助植入手术(CAIS)和动态CAIS研究的目标性能进行比较,印证了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在辅助部分无齿患者植入体手术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此项研究成果为机器人系统植入的精准性提供了支持性证据,并有望提升机器人系统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未来发展潜能。
植入体种植手术可为缺牙患者再造咀嚼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手术的精准度对成功植入和美观修复至关重要。近年来,机器人技术已被应用于临床口腔植入。计算机辅助植入手术(CAIS)包括静态计算机辅助植入术(s-CAIS)和动态计算机辅助植入术(d-CAIS),显著提高了牙科植入物放置的准确性,并有助于预测临床结果。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种植牙机器人系统需要综合s-CAIS的物理约束优势及d-CAIS的灵活性和可视化,实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以此提升手术效果。
正确的植入位置和轴向是种植牙实现良好美学和功能结果的先决条件。植入物放置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能需要移除。因此,进行临床研究来检验机器人系统的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在部分无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数据鲜见报道。评价机器人植入技术临床效果,开展高质量规范化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的单臂临床实验证明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辅助可有效提高部分无齿患者植入体手术的准确性。

机器人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研究纳入28名部分缺牙患者,使用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接受了31个植入物。手术后测量实际与计划植入物位置的偏差,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CAIS的目标性能指标(OPG),以此为对照组。结果显示,31个植入物的平均角度偏差为(2.81±1.13)°,而植入物肩部和顶部的3D偏差分别为(0.53±0.23) mm和(0.53±0.24 )mm。3D偏差的95%置信区间的上限低于相应的OPG,证明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可降低偏差,提高植入精准度。在弓的类型和侧面、植入物位置和植入物尺寸方面,没有发现与偏差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表明机器人系统可实现高稳定性精准植入。
计划和实际放置的植入物之间的偏差说明

研究表明,口腔种植导航定位系统可以实现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牙科植入效果。与s-CAIS和d-CAIS相比,该机器人系统在种植体位置上提供了更高的精度,主要是通过减少部分缺牙患者的3D偏差。种植体手术机器人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实现规范化精准植入。但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持续技术创新与规范化临床研究,最终实现植入体手术治疗从经验依赖向规范化精准治疗的转变,造福更多患者。期待多学科团队开展规范化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推动植入体手术向精准化方向转型。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clr.14083